餐饮经营,并非越创新越好,有一些基本的规则,需要遵守。店名的si设计公司设计,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
能吸引客流的餐厅,名字设计都有一些共同点:

旺店门头第一法则:

店名能让人快速识别,愿意传播

店名的首要目的,就是告诉顾客:“我是谁,我是做什么的。”

名字设计,有一个基本原则:让别人能快速识别,愿意传播。

比如,让顾客听到名字,就能马上联想到餐厅卖什么,也就是业内常见的“品牌名+品类名”。

比如,巴奴毛肚火锅、炉小哥烤肉、北疆饭店、花千代秘制烤鱼、麦哲沙拉、吕氏疙瘩汤……等等。

这条店名法则,又可以分为两种应用思路——

1. 巧妙结合,把品类“融”进品牌名里

部分餐厅会将品牌名和经营品类做巧妙融合,比如“铁板诱惑”、“弄粉儿”。还有这两年爆红的茶饮品牌:喜茶、奈雪的茶。

2. 简单直接,使用“品牌名+品类(或主打产品)

也有不少餐厅,采用简单直接的“品牌名+品类(主打产品)”形式,这种是最常见的,比如“巴奴毛肚火锅”、“羲和烤鸭坊”、“湊湊·火锅茶憩”、“吕氏疙瘩汤”、“炉小哥烤肉”。

那些生意好的店铺门头设计,原来都符合这3个法则!

这两种店名类型,都属于“品牌名和品类结合”形式,最大的优势是直观,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家经营什么的餐厅。

旺店门头第二法则:

门头大大大大,字体简简简简

门头是餐厅在商场内和消费者的第一触点,当把店名呈现在门头上时,如何能让自家品牌在众多餐厅中脱颖而出,让消费者快速注意到?

方法就是:简单直接,门头要大大大大大大,字体要简单简单简单。

去年年底,华与华华杉在中国餐饮创新大会上也说过,“招牌一定要大。因为,越大,离得远才看得见。”

那些生意好的店铺门头设计,原来都符合这3个法则!

在门头呈现方面,位于正弘城内的巴奴毛肚火锅和吕氏疙瘩汤,显然是经典案例。

巴奴毛肚火锅和吕氏疙瘩汤的门头有3个共同点:

▶餐厅名的文字颜色和门头颜色反差大,辨识性强。

▶门头看起来很大,留白相对较少,但也并不会给消费者造成不适感。

▶餐厅名的字体庄正、简单,消费者一看就能明白。

总结一句话:越是简单直接的呈现手法,越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关注。

旺店门头第三法则:

多渠道展示店名,尽可能多触达

优秀的餐厅,会想方设法,把餐厅的名称,通过各种渠道触达消费者。

巴奴同样善于通过宣传片吸引关注度的。在巴奴的门口墙壁上,嵌着一台大电视,大声地循环播放巴奴的宣传片。

听到声音的消费者,也会忍不住驻足而观。而这些,都是巴奴潜在的顾客。

那些生意好的店铺门头设计,原来都符合这3个法则!

良心建议:

这两种类型店招,容易踩雷!

有一些餐厅的名称,依旧踩中了一些坑,主要集中在这两类:

1. 餐厅招牌上的字体过于追求逼格,设计感太强,消费者看不懂

这种“看不懂”的店名,在追求逼格的同时,也是默默地在门店和消费者之间设置了一道障碍,把潜在顾客往外推。

2. 门头上只出现品牌名,没有经营品类。你到底是卖啥的?

有一部分餐厅,门头上只挂着品牌名,看不出经营品类。

如果消费者之前对这家餐厅不了解,就会搞不明白“这家店到底是卖啥的”。

门头只凸显品牌名的做法,是有一定门槛的。如果你是一个新品牌,或者品牌力还不够强,建议不要采用这种“任性”的形式。

当消费者不认识你的时候,看到餐厅只有孤零零一个品牌名挂在门头,很大的概率就是“与你擦肩而过”,或者发生类似“误把台湾美食店当成川菜馆”的尴尬。

因为消费者一眼看去,并不能知道你卖的是什么。他需要先研究“这是一家卖什么的餐厅”,再做出“是否踏进去消费”的决定,这需要消耗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,要比其他餐厅高得多。

对于餐厅来说,让消费者能轻松了解你,这才是吸引他进店消费的基础。